美防长启动对华调查,微软为何将中国排除?五角大楼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根据美国媒体ProPublica的报道,微软主导的五角大楼云计算系统最近陷入了一场广泛争议。这一事件的导火索是美国国会发现,该系统的维护工作中有许多中国工程师的参与,由此引发了美国政府层面的“国家安全忧虑”。
实际上,五角大楼并非未曾为这项系统做好“防护”,例如,他们特意安排了美国的数字安全专员来监督这些参与维护的工程师。然而,事实显示这只是形式上的安排,因为这些监督人员并没有掌握足够的技术能力,无法准确评估工程师们究竟进行过什么样的操作。
正因如此,一些国会议员向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致信,要求他详细披露涉及中国人员的各个分包商名单,并要求“识别供应链中潜在的威胁,包括来自分包商的风险”。
对此,赫格塞思很快作出了回应,明确表示国防部的云服务使用中国劳工是显而易见的不可接受,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数字威胁层出不穷的环境中。因此,他已向微软发出调查令,对其相关做法展开审查,并明确要求排除所有外国工程师参与维护或访问国防部的系统。
展开剩余59%在五角大楼和国会的双重施压之下,微软不得不将中国的参与“切断”。微软发言人萧奥(Frank Shaw)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宣布公司已经调整了为美国政府客户提供服务的方式,以确保五角大楼所使用的解决方案不再由中国工程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不过,简单粗暴地排除中国工程师,是否真的能让五角大楼的安全得到保障呢?实际上,这只是在五角大楼整体危机的一种表面化表现而已。
赫格塞思发布的声明中提到,他们认为微软让中国工程师参与五角大楼云计算系统的维护服务,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因素。
那么,一旦中国工程师被排除,必然会导致维护成本的上升,而这一切显然不会由微软来承担,最终的费用还得落到五角大楼的身上。
此外,五角大楼自身技术人才的短缺,才是此次争议事件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华裔工程师一直是美国军工项目的重要支柱,如今将他们排除在外,实际上会对美国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同样的原因,五角大楼之前还曾被曝光,尽管大疆无人机已明确禁止美国军方使用,但五角大楼依然悄然进口其产品。原因无非是大疆无人机的性价比更高,而中国在无人机技术上也比美国更具先进性。
因此,尽管五角大楼被要求彻底在供应链中“去中国化”,但这一策略本身与全球化分工的趋势相悖。美国在政治上施加压力,取代理性的思考,借意识形态来替代务实战略,无疑是在为五角大楼埋下更大的隐患。
发布于:天津市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